記者賀亮
  夜幕降臨,64歲的劉之旭忙完一天后,習慣性地走進只有他和燈的世界,關掉家裡所有的燈,悠然點亮牆上掛著的一盞小煤油燈,在昏黃的燈系統傢俱光下,他想起年輕時母親提著煤油燈,站在門前等他回家……想起房間里一盞盞燈的故事,整個人仿佛躍進了斑駁的時空之中。
  劉之旭平時最大的業餘愛好就是收藏各式的燈,為了一盞燈,可以冒雪上門,8顧燈主人;為了一盞燈,可以搜遍全國,歷經年餘修複殘燈;為了一盞燈,可以啃著饅頭,遍尋鄉裡,將省下的每支票貼現一分錢換成別人眼中“無用”的燈具……他也因此被人戲稱為“燈痴”。
  歷經設計裝潢10年,劉之旭收藏古今中外近800盞各式燈具,除了自己受益匪淺外,他希望能與更多人共同分享這些人類文明的結晶。他夢想著建立一個家庭燈具博物館,讓更多的人走進燈的世界,通過燈來瞭解人類對於光明的渴求與呵護,感受中華文化的厚重深遠。同時,他也希望有更多收藏愛好者能像他一樣,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的藏品,為將武漢打造成“博物館之城”添磚加瓦。
  戀燈
  燈是家的溫暖
  昨天,記者走進劉咖啡機之旭家的那一刻,這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已是燈的海洋,眼前各式各樣超乎想象的燈具令人恍如隔世,大開眼界。
  3個古色古香的化療副作用大木櫃,擺滿了燈具,木柜上方也分門別類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古燈。
  只要說到這些燈,劉之旭臉上就會泛起異樣光彩。他不但清楚其材質,對每盞燈的年代、用途和背後的故事都能娓娓道來。
  劉之旭說,年輕時在老家洪湖,家中兄弟姐妹6個,負擔很重,他靠走鄉串戶給人照相謀生,記憶中,每次天黑回家,母親就提著煤油燈在家門口等,遠遠看到家門口的燈光,心裡感到無比溫暖。
  劉之旭說,10年前,他在安陸偶然看到一個憨態可掬的中國娃造型的燈,一下子被深深的吸引住,從此一發不可收拾,開始在全國各地尋燈。
  因為痴迷燈具收藏,劉之旭先後花費了數十萬元,收藏燈具花費巨大,起初遭到了妻子的極力反對,但看他如此痴迷,妻子現在也表示默許了。
  愛燈
  8顧“茅廬”求得“神燈”
  劉之旭家客廳里擺放著一盞美輪美奐的銅質佛曉燈,這是他所購買的最為昂貴的燈,為了購買這座佛曉燈,他先後8次上門,最終買回了藏族服飾店的鎮店之寶——佛曉燈。
  劉之旭說,6年前他去江漢路逛街,路過一家藏裝服飾店時,看到店里擺放的佛曉燈後,劉之旭瞬間被深深吸引住了,當即要店主王先生將燈賣給他。但是店主稱,這座佛曉燈是從尼泊爾帶回武漢的,是不賣的鎮店之寶。
  被拒絕後,劉之旭回到家仍念念不忘,冒著雪,再次上門求購,這次店主為其真誠所動,開價要1.5萬元,這麼高的價格遠超出他的承受範圍,後來又多次上門,店主經不住他的軟磨硬泡,最終在他第8次上門求燈後,以7500元將這座佛曉燈賣給了他。
  痴燈
  尋遍4省拼齊一盞燈
  劉之旭所有的燈具藏品中,一件高60釐米的玻璃煤油燈格外顯眼,它也是劉之旭最為珍愛的藏品,煤油燈的4個部件,歷經一年尋找,終於找全了。
  劉之旭說起這座大煤油燈,甚是興奮,5年前,他在廣州一古玩市場上淘到一個玻璃的煤油燈底座,後來在武漢泰寧古玩市場上購得了同樣大小的燈馬口,在鄭州一古玩市場上淘到配套的玻璃燈罩,最終在北京淘得燈頭。
  贊燈
  燈是一種文化
  “燈是一種文化,看著這些燈,為中華民族的智慧而驕傲。”劉之旭說。
  在劉之旭收藏的燈中,有歷經數千年的石燈、陶燈、銅燈……,也有產自美國、西班牙、德國的燈,這些燈穿越數千年,橫跨四大洋。
  劉之旭的燈具收藏中有兩盞造型十分相似的防風燈,一盞是產自宋代的陶制防風燈,一盞是美國二戰時期使用的銅製防風燈。
  劉之旭說,買回這兩盞燈後,他擺在一起比較,覺得中國人民還是聰明些。
  夢想
  建家庭燈具博物館
  目前,劉之旭收集到近800盞燈,歷時跨度較大,門類較全,他夢想著建立一個燈具博物館。劉之旭稱,前不久得知武漢打造“博物館之城”,建立燈具博物館既可增強武漢的文化氣息,也可讓更多的人知道人們追求“光明”的歷史。
  同時,他也希望其他有收藏愛好的市民也能像他一樣,將自己的藏品拿出來和世人分享。
  政府
  大力支持私人博物館設立
  武漢市文化局博物館處工作人員周先生稱,把武漢打造為“博物館之城”,是打造“文化五城”,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一環,其中支持私人博物館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,目前武漢市共有私人博物館30餘家。
  周先生表示,武漢市政府支持私人博物館的建立,私人博物館的建立需要先在文化部門進行申請,然後有關部門會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考察,對於符合條件、達到要求的申請者,政府會在政策、資金方面予以支持。
  據瞭解,武漢將建設一批博物館,彰顯武漢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。政府支持引導各類投資主體興辦形式多樣、特色鮮明的博物館,計划到2016年,武漢地區博物館總量將達100家。
  為將武漢打造成“博物館之城”,提升武漢城市文化底蘊,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,晨報發出呼籲,歡迎各位民間藏家熱心參與到武漢“博物館之城”文化建設中來,與廣大市民一同分享您的獨特收藏,有意者請撥打晨報新聞熱線85777777,大家一起共襄盛舉。
  郭欽視點
  讓更多個人愛好變成城市文化底蘊
  每天司空見慣的燈具,不想也承載著歷史,也是一種文化。當然,這些只有像劉之旭這樣為燈“痴迷”,只有面對著這800多盞各式燈具,才能真切地感受到。
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餘時間,都會將這時間花在各種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,但這些事情是能真的對自己、對他人、對社會有所裨益,還是只是虛度了光陰,這其中卻能照出個大小來。
  實際上,個人的業餘愛好和城市的文化底蘊,是可以相輔相成的。當一個城市的文化氣息足了,有了更多博物館這樣的去處,自然能帶動更多個體將業餘時間花在那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上,培養出個人更高雅的業餘愛好,而當更多個體有了這樣的業餘愛好,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也就更顯深厚了。
  小小的燈具也是一個載體,也能承載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,由此觀之,劉之旭的燈具收藏就像一面鏡子,從中可以看出武漢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民間力量,這力量不可小覷,唯有這力量多了,文化五城的建設才能更扎實,更深遠。(本報評論員 郭欽)  (原標題:“燈痴”劉之旭欲建家庭燈具博物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e31iesv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